
甘肅省關于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
雙重預防工作機制 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指導意見
時間:2018-09-13 來源:中電方大
安全教育培訓平臺相關文章 | |
2018年最全版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內容,收好不謝! | 新入廠員工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有哪些內容? |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該怎么定制?重磅公開! | 電力工程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重要性表現在哪? |
中電方大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平臺在華能穩定運行,成效顯著! |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形式和方法有哪些? |
各市(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甘肅礦區,省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有關企業:
根據《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印發標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辦〔2016〕3號)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為著力解決當前我省安全生產領域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全面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經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預防為主、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把安全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前面,把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實構建事故應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線。堅持關口前移,超前辨識預判崗位、企業、區域安全風險,通過實施制度、技術、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類安全風險;加強過程管控,通過構建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閉環管理制度,強化監管執法,及時發現和消除各類事故隱患,防患于未然;強化事后處置,及時、科學、有效應對各類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減少事故傷亡人數、降低損害程度。
二、工作目標
到2018年,在全省構建形成點、線、面有機結合、無縫對接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體系,全社會共同防控安全風險和共同排查治理事故隱患的責任、措施和機制更加精準、有效;構建形成嚴格規范的懲治違法違規行為制度機制體系,使違法違規行為引發的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構建形成完善的安全技術研發推廣體系,安全科技保障能力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構建形成完善的安全準入制度體系,淘汰一批安全保障水平低的小礦小廠和工藝、技術、裝備,安全生產源頭治理能力取得明顯成效;實施一批保護生命重點工程,根治一批可能誘發重特大事故的重大隱患;健全應急救援體系和應急響應機制,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三、主要任務
(一)構建雙重預防機制
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要堅持政府引導、標桿示范、建立標準、分級推進、全面實施的工作原則。2016年底,全省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金屬冶煉、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建材、輕工、紡織等行業領域省、市、縣三級試點企業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基本建成;2017年,全省重點行業領域50%的企業建成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2018年,形成較為完善的雙重預防體系管理制度,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機制、措施更加精準有效,安全生產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功能齊全,企業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高,事故防范和管理能力明顯提升。
1.培育試點企業,建立標準體系。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結合本地區、本行業領域實際,通過第三方介入、購買服務等方式,研究制定區域性、行業性安全風險和事故隱患辨識、評估、分級標準,為開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提供依據。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培育、樹立一批風險管控標桿企業,系統總結標桿企業的經驗和做法,形成一整套可借鑒、可推廣、可套用的企業安全風險管控辦法,在同類企業中推廣、對標套用。各級試點企業要組織全體員工全方位、全過程辨識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和人員行為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徹底摸清危險、有害因素底數,做到系統、全面、無遺漏;要對辨識出的安全風險按照紅、橙、黃、藍4個等級(紅色為風險最高級)進行分級管理,繪制企業安全風險和重大事故隱患分布“四色(電子)圖”,并建立動態科學的安全風險和隱患數據庫。
2.建立管控措施,實施區域管控。要督促落實企業風險管控主體責任,企業要針對排查出來的風險點,確定風險等級,針對風險等級和風險類型狀況,建立兩個清單:一是管控責任清單,將每個風險點按照風險等級逐級落實到公司、車間、班組、崗位進行管控。二是管控措施清單,對每個風險點都要制定和采取具體嚴密的安全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線監測措施、視頻監控措施、自動化控制措施、應急管理措施等,并嚴格實施企業安全風險公告、崗位安全風險確認和崗位責任卡制度。同時,企業要將所有安全風險點逐一登記,建立企業安全風險管控檔案。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在掌握本地區、本行業企業安全風險的基礎上,分析、排查、評估、研判本地區、本系統區域性、系統性安全風險,并將風險確定為“紅、橙、黃、藍”4個等級。通過安全生產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建立起安全風險和事故隱患數據庫,并逐步繪制出本地區、本行業領域安全風險等級和重大事故隱患分布電子圖。按照“分區域、分級別、網格化”原則,實施安全風險差異化動態管理,進一步落實重大安全風險的屬地管理責任、專項安全監管責任,強化風險管控技術、制度、管理措施,把可能導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圍之內。健全安全風險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定期對紅色、橙色安全風險進行分析、評估、預警。
3.深化隱患排查,實現閉環管理。充分利用安全生產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推進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實現隱患排查、登記、評估、報告、監控、治理、銷賬的全過程記錄和閉環管理。進一步健全完善企業自查、自改、自報事故隱患;行業部門專業監管,跟蹤落實;安監部門綜合監管的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
(二)全面強化從嚴執法
1.規范執法程序。各級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依法履職,制定安全監管執法工作細則,進一步規范執法內容、執法程序、執法尺度和執法主體。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強化執法信息公開,加大執法監督力度。
2.嚴格執法措施。健全“雙隨機”檢查、暗查暗訪、聯合執法和重點執法制度,對情節惡劣、屢禁不止、可能導致重特大事故的嚴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嚴格落實查封、扣押、停電、停止民用爆炸物品供應、吊銷證照,以及停產整頓、上限處罰、關閉取締、從嚴追責“四個一律”執法措施。
3.依法從嚴治理。加強安全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建立公安、檢察、審判機關介入安全執法工作機制。對抗拒執法、逾期不執行執法決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強制執行或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對涉嫌犯罪的違法案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堅決杜絕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罰代刑。
4.強化群防群控。推行執法曝光工作機制,強化警示教育。加大舉報獎勵力度,進一步暢通渠道,鼓勵發動群眾舉報、媒體曝光違法違規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加強社會監督。完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不良記錄“黑名單”制度,完善聯合懲戒機制。
(三)強化安全源頭治理
把全面加強安全生產源頭治理作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治本之策。推進“五個一批”(主動退出一批、倒逼出清一批、優化整合一批、轉移消化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從源頭上減少重大風險點,降低區域性、系統性安全風險,從根本上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1.嚴格規劃準入。各地區要把安全規劃納入地方經濟社會和城鎮發展總體規劃,并加強規劃之間的統籌與銜接。加強城鄉規劃安全風險的前期分析,完善城鄉規劃、設計和建設的安全準入標準,研究建立招商引資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嚴格高風險項目建設安全審核把關,科學論證高危企業的選址和布局,嚴禁違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規范在高風險項目周邊設置人口密集區。
2.嚴格規模準入。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根據產業政策、法律法規、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本地區、本行業領域實際,明確高危行業企業最低生產經營規模標準,嚴禁新建不符合最低規模要求的小企業。建立大型經營性活動備案審批制度和人員密集場所安全預警制度,嚴格控制人員流量密度。推動實施勞動密集型作業場所空間物理隔離技術工程,嚴格限制勞動密集型作業場所單位空間作業人數。
3.嚴格工藝設備和人員素質準入。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督促企業實施更加嚴格的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安全標準,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設備和工藝,對不符合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要求的,一律不準投入使用。明確高危行業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文化程度、專業素質及年齡、身體狀況等條件要求,完善高危行業從業人員安全素質準入制度。
4.強力推動淘汰退出落后產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安全標準條件,依法關閉經停產整頓仍達不到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過資金獎補、兼并重組等途徑,引導安全保障能力低、長期虧損、扭轉無望的企業主動退出。
(四)實施一批安防工程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結合本地區、本系統實際,圍繞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緊盯重大事故隱患、重要設施和重大危險源,精準確定、高效建設實施一批保護生命重點工程。全面實施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測及事故預警示范工程,煤礦重大災害防治和煤礦監控系統升級改造示范工程,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采空區治理和監控工程,尾礦庫“頭頂庫”綜合治理工程,礦山救援能力建設工程,“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工程,危險化學品罐區本質安全提升工程、煙花爆竹生產機械化示范工程、工貿行業粉塵防爆治理工程、涉氨制冷防泄漏安全保護工程、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平安交通建設工程等。
(五)持續開展專項整治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結合不同時段和行業特點,深入開展道路交通、消防、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工程建設和城市安全、非煤礦山、職業衛生、漁業船舶和水上交通、城際軌道、水利、民航、鐵路、旅游、特種設備、農業機械、民爆物品、粉塵涉爆、涉氨使用、有限空間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始終保持隱患整治和打非治違高壓態勢。
(六)加強應急能力建設
1.加強員工崗位應急培訓。健全企業全員應急培訓制度,針對員工崗位工作實際組織開展應急知識培訓,提升一線員工第一時間化解險情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2.健全快速應急響應機制。建立健全部門之間、地企之間應急協調聯動制度,加強安全生產預報、預警。完善企業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嚴防盲目施救導致事態擴大。強化應急響應,確保第一時間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搶險救援。
3.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進一步優化布局,加強礦山、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等專業化應急救援隊伍和實訓演練基地建設,強化大型先進救援裝備、應急物資和緊急運輸、應急通信能力儲備。建立救援隊伍社會化服務補償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省安委會成立全省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郭鶴立 省安委會副主任、省安監局局長
副組長:周仲平 省安委辦主任、省安監局副局長
茍小弟 省安監局副局長
尚科鋒 省安監局副局長
王貴玉 省安監局副局長
乃成龍 省安監局執法總隊總隊長
成 員:省公安廳、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建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農牧廳、省旅發委、省質監局、省食藥監局、蘭州鐵路監管局、甘肅能源監管辦、民航甘肅監管局分管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協調推進工作。辦公室設在省安監局,省安監局副局長王貴玉擔任辦公室主任。
(二)技術保障
1.強化信息化、自動化技術應用。針對可能引發重特大事故的重點區域、單位、部位、環節,加強遠程監測預警、自動化控制和緊急避險、自救互救等設施設備的使用,強化技術防范。完善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儲存設施自動化控制和緊急停車(切斷)系統、可燃有毒氣體泄漏報警系統、尾礦庫等在線檢測系統,鼓勵推廣“兩客一?!避囕v(長途客車、旅游包車、危險貨物運輸車)安裝防碰撞系統。
2.推進企業技術裝備升級改造。按照淘汰落后和推廣先進適用安全技術裝備目錄,通過法律、行政、市場等多種手段,推動、引導高風險企業開展安全技術改造和工藝設備更新,淘汰一批不符合安全標準、安全性能低下、職業危害嚴重、危及安全生產的工藝、技術和裝備。推動一批高危行業企業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
3.加大安全科技支撐力度。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團體等科研資源,加大對遏制重特大事故關鍵安防技術裝備的研發力度。加大安全科技成果推廣力度,搭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完善省、市、縣和企業等多層次科研成果轉化推廣機制。鼓勵大企業建立安全生產研發中心,激勵社會資本進入安全生產服務領域,培育形成現代化的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引導中小企業購買安全技術服務。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明確要求,也是安全監管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原則的具體體現,要深刻認識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將其擺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緊緊扭住這個“牛鼻子”,抓緊抓實各項預防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二)細化安排。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確保各項防控措施執行到位、落實到位。同時,要深入分析研究本地區、本行業、本單位存在的重大風險點和重大隱患,把握規律,科學預判,有針對性地制定本地區、本系統、本單位具體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細化責任分工,抓緊組織推進,狠抓防控措施落實,務必取得實效。
(三)統籌推進。緊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抓住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有利時機,要把遏制重特大事故與建立完善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與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和企業全員安全教育培訓等緊密結合起來,精準發力,綜合施策,構建遏制重特大事故長效機制。
(四)典型引路。省、市、縣分級確定一批試點單位,及時發現、總結各地、各行業領域及企業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雙重預防體系辦法,加強信息宣傳和情況交流,適時召開現場會等進行推廣,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五)營造氛圍。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全面提高生產經營單位、社會各界對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認識,全面提升全社會的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同時,定期曝光一批重大隱患,懲治一批典型違法行為,通報一批“黑名單”生產經營單位,取締一批非法違法企業,關閉一批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企業,形成齊抓共管、社會共治的工作格局。
(六)考核問責。要進一步加大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進展情況在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中的權重,實行重特大事故 “一票否決”。建立健全跟蹤督辦、定期通報的工作制度,并適時開展督導檢查,對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明顯的通報表揚;對工作懈怠、被動應付的嚴肅問責,依法依規嚴厲追究相關單位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甘肅省安全生產委員會
2016年6月9日
北京中電方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專業的安全教育培訓與應急管理服務提供商,主要服務于電力、工礦行業,合作客戶2000余家遍布全國各地。如您有企業安全教育培訓、企業應急能力建設評估、安全生產標準化等相關業務需求,歡迎致電咨詢。